根據最新的國際期刊研究回顧,發現各種感染(蚊蟲咬傷、呼吸道感染、泌尿道感染)、不運動、飲食不正常(高糖、高油)、肥胖、失眠、腸胃道菌叢改變、接觸各種環境和工業毒物、壓力大......等等,長期下來對身體的影響和傷害會持續累積,導致身體出現系統性的慢性發炎,進而加重或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,例如:代謝症候群、心血管疾病、慢性腎臟疾病、癌症、憂鬱、脂肪肝、自體免疫疾病、骨質疏鬆、神經退化性疾病......等等,可說是影響層面相當廣泛。
如果不希望因為長期的慢性發炎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機會,影響到將來的健康和生活品質,務必要從年輕就培養好的生活習慣,而已經邁入中老年的人如果想要積極改善目前的慢性疾病,更是不能放棄從日常的生活中開始改變過去的習慣,才有機會重拾健康活力喔~
好的習慣養成可減少慢性發炎:
1.避免長時間久坐。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要起來活動筋骨。有研究發現每個小時都起來活動,可以改善糖尿病人胰島素的耐受性。
2.補充足夠的水分。少量多次的慢慢喝水,不要一次喝一大杯,水喝太快時身體的滲透壓會不平衡,會很快就想小便將水排出去,其他時間身體還是會缺水。缺水就容易覺得疲倦、代謝也會有問題。水分攝取不足也會使尿量減少,如果又習慣憋尿,就會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機會。
3.避免吃高熱量的食物。好吃的東西通常都是高糖、高油,像是蛋糕、披薩、巧克力、手搖飲料、冰淇淋,但缺乏人體所需的營養素(維生素、必需胺基酸....等等),只有高熱量,吃了不但容易胖又容易餓(血糖易忽高忽低,讓人吃完沒多久好像沒吃一樣又想再找東西吃),還會身體造成慢性發炎。
4.睡眠充足。成年人的連續睡眠至少要7~8小時。如果睡眠少於7小時,身體的壓力荷爾蒙(腎上腺皮質素)就會開始分泌,導致身體開始累積脂肪(就像類固醇用多了一樣,容易腹部肥胖)。如果睡不到6小時,生長激素的分泌就會受到阻礙,導致基礎代謝下降,肌肉量減少,脂肪增加。此外,睡眠不足時,人也會想要吃入更多熱量來提振精神。淺眠易醒,或是睡醒還是覺得疲倦,也算是睡眠品質不良喔~~
5.培養運動習慣釋放壓力。工作緊張,情緒不好,會使得壓力荷爾蒙分泌增加,也會導致血糖上升,身體容易感到肚子很餓,就會想吃更多(高熱量)食物紓壓,就更容易發胖。透過適量的運動健身(例如:散步、爬山、打球、游泳....等)可以幫助紓解情緒壓力,改善血液循環,增強免疫力,還能幫助睡眠(但要避免晚上激烈運動以免反而妨礙到睡眠),運動時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,運動後也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和補充足夠的蛋白質,才不會反而使肌肉減少喔~
除了平時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,如果身體已經有不適的情況,建議合併中醫治療。透過中醫治療,也可以幫忙調節緊張情緒,緩解焦慮,增進睡眠品質,改善身體各種感染的症狀,增強身體的免疫力,還有幫助恢復腸胃道運作,擺脫腹脹、腹瀉、便秘等各種腸胃道問題,對於各種疼痛(頭痛、胃痛、經痛、肩頸痠痛、下背痛....等)的改善也很有療效,不要過度依賴止痛藥和肌肉鬆弛劑,以免吃多了損傷肝腎功能喔。